300列中欧班列滞留边境,中国如何应对
■ 曾和平
9月12日,波兰政府突然宣布关闭与白俄罗斯的所有铁路口岸,理由是“国家安全”受到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联合军演及无人机越界事件的威胁。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是9月9日夜间的无人机事件。波兰军方声称发现大量无人机进入其领空,随即动用本国和北约防空系统进行拦截,并关闭了相关空域和多座机场。
波兰总理图斯克公开指责这些无人机来自俄罗斯。但俄罗斯国防部次日否认了这一指控,表示并无攻击波兰的意图,并愿意与波兰国防部展开对话协商。
三天后,波兰内政部发表声明:“自9月12日0时起,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波兰已关闭通往白俄罗斯的所有公路和铁路口岸。”
中欧班列。
这一决定使承担约90%中欧班列运量的关键通道陷入瘫痪,约300列货运列车和数万标箱货物滞留边境,对中欧贸易造成了即时的“动脉阻塞”。
这场危机不仅涉及地缘政治博弈,更牵扯着巨额经济损失和供应链重构的复杂态势。
波兰作为中欧班列进入欧盟的主要门户,承担着约90%的中欧班列过境运输任务。位于波兰东部的小镇马拉舍维奇是中欧班列进入欧洲的核心枢纽,98%的班列货物需在此清关、换轨,再分拨至欧洲各国。
波兰内政部长马尔钦·凯尔温斯基强调,只有在政府确信“波兰公民的安全得到充分保障”时才会重开口岸。截至目前,波兰尚未公布口岸恢复时间。
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发的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代号为“西方-2025”联合军演。
此次边境关闭决策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波兰在俄乌冲突中一直是西方援乌物资的重要中转地,战略地位敏感。同时,俄罗斯与白俄罗斯正在进行的“西方-2025”联合军演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甚至公开表示:“波兰应当获得在其领土上部署外国核武器的机会”。
美国在这场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9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媒平台“真相社交”发布致“所有北约国家和世界”的信函,提议北约作为整体,针对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和能源的行为,对中国商品征收50%至100%的“临时性惩罚关税”。
分析人士认为,波兰此举意在向北约展示其作为“东部防线前沿”的战略角色,争取更多军事支持与政治关注。
欧洲商会已经警告,如果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供应链价格将上涨15%以上。此次中断预计影响将持续至9月底,不仅造成货物运输延误,还可能引发供应链的连锁反应。
德国工商会直言,一旦中断持续一周,整个欧洲零售业的损失将达到45亿欧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分析指出,这种通过边境摩擦来制造地缘紧张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间接对抗”。
波兰商会统计显示,每天损失2300万欧元的物流成本。仅马拉舍维奇口岸每天就损失82万欧元过境费,配套的仓储物流企业已开始临时裁员。
据欧盟供应链监测中心报告,此次中断可能导致中欧贸易额高达250亿欧元的部分陆路通道冻结。欧洲铁路货运协会估算,目前85%–90%的中欧班列需经波兰入境欧盟。
尽管波兰边境关闭,中国境内中欧班列并未停运。列车仍在按计划开行至中国边境口岸,但由于境外通道受阻,货物在边境站积压严重。
滞留在中国口岸站的中欧班列。
根据中国铁路集团内部数据,截至9月18日,中国各口岸站滞留班列数量持续增加,阿拉山口口岸滞留班列45列,霍尔果斯口岸滞留班列52列,二连浩特口岸滞留班列38列。
铁路部门已开始调整发车计划,减少向欧洲方向的班列频次,避免口岸拥堵进一步加剧。
根据《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和我国民法典规定,货物运输延误或损失的赔偿责任取决于合同性质和责任认定。在2021年一起中欧班列货损案例中,三个冷藏集装箱出现失温事故导致货物损坏,原告要求赔偿4000余万元,但法院最终判决赔偿431万元。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9月1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欧班列是中波、中欧合作的旗舰项目,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希望波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班列安全顺畅通行。”
王毅外长紧急访问波兰,与波兰总统杜达及外长展开紧急磋商。
王毅外长紧急访问波兰,与波兰总统杜达及外长展开紧急磋商。会谈中,王毅用数据阐明利害:2024年中波贸易额已突破数百亿美元,中国是波兰在欧盟外最大贸易伙伴。
王毅还特别提到了稀土及电动车合作的战略意义——欧洲93%的稀土依赖中国供应,电动车电池组件有80%来自中国。
王毅外长访问华沙后,波兰承诺确保班列畅通,但波兰内政部长在9月18日再次重申,口岸将“无限期维持关闭”,直至“安全局势明朗化。”也就是说这条连接亚欧的钢铁动脉何时重新畅通,仍是未知数。
面对危机,中国迅速采取多管齐下的应对策略,正加速布局多元化通道。
西安已测试跨里海时刻表班列,武汉开通直达芬兰的北极圈线路。宁波港试航“中欧北极快航”路线,首航货轮已于9月20日启程,这条新航线将比传统路线缩短至18天,未来可能永久改变中欧贸易的路线图。
宁波港。
中吉乌铁路全线开工、跨里海通道扩容等替代方案也在加速推进。但这些替代路线在硬件基础设施、通关效率、跨国协调能力等方面与波兰主线相比存在显著差距。
企业层面也在积极应对。海尔集团在波兰设立的欧洲智能工厂,正将零部件本地采购率从30%提升至60%;比亚迪则与匈牙利政府签署协议,投资20亿欧元建设电池工厂。
地缘政治的风吹草动随时可能再次阻断这条钢铁丝路,但中国已经展示了其应对突发危机的韧性与创造力。
(曾和平,中央电视台原驻站站长,国际问题研究学者,国防教育网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