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茂县创新役前教育筑牢新兵报国信念
来源: 国防教育网 综合作者:郑继林 吉狄努玛 蔡 飞 赵学明 何劲松 2025-09-16 09:40

四川茂县创新役前教育筑牢新兵报国信念

■ 郑继林 吉狄努玛 蔡 飞 赵学明 何劲松

嘹亮的羌笛吹响出征的号角,激昂的鼓点敲响时代的节拍。近日,在四川省茂县这片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预定新兵役前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茂县人武部深度挖掘本地独特的红色与民族文化资源,精心构建“红色基因+民族文化”融合教育模式,通过“影像铸魂、征程砺志、羌红寄情”三重洗礼,为即将踏入军营的羌寨儿女上好“入营第一课”,筑牢从军报国的思想根基,激励他们带着家乡的殷切期望与文化传承,意气风发地踏上强军兴军的新征程。

image.png

 
第一重洗礼:影像铸魂,感知强军伟力

踏入茂县人武部国防教育基地,庄严的氛围瞬间将人们带入历史的纵深。200张精心遴选的照片,构成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影像展,成为预定新兵役前教育震撼人心的起点。

展览分为“威武之师”与“钢铁长城”两大板块。“威武之师”板块中,受阅官兵目光如炬、步伐铿锵、英姿勃发的瞬间被永恒定格,那排山倒海的气势、那坚毅无畏的眼神,无声地诉说着人民军队的忠诚与威武;“钢铁长城”板块,则聚焦现代化信息化武器装备,从翱翔苍穹的战机到驰骋深海的巨舰,从精确制导的利剑到织密天网的雷达,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跨越与辉煌成就。

一幅幅图片,就是一部浓缩的强军史,视觉冲击带来思想震撼。预定新兵尚忠豪在火箭军方队的巨幅图片前驻足良久,心潮澎湃:“大国重器的威严和威慑力太让人震撼了!这背后是综合国力的支撑,更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官兵付出的心血。我更加渴望尽快融入部队这个大熔炉,全面锻炼自己,练就过硬本领,为守护这样的强大国防贡献一份力量!”从视觉的震撼,升华为内心的向往与行动的决心,强军梦想的种子在此刻深植心田。

 
第二重洗礼:征程砺志,体悟精神根脉

茂县,不仅是羌族文化的核心区,更是一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沃土。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此展开了著名的“土门战役”,为保障主力西进建立了不朽功勋。如今,预定新兵们背负25公斤的行军装具,踏上了父辈曾经战斗过的山峦沟壑,重走这段铭刻着英雄史诗的长征路。

image.png

山路崎岖,汗水浸透了衣背,但队伍的步伐却愈发坚定。沿途的革命遗址、战斗工事遗迹,以及现场生动的讲解,仿佛将历史画卷重新铺开,让新兵们切身感受到当年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用脚步丈量革命的艰辛,用身心体悟信仰的力量。

“把役前教育的课堂搬到革命历史现场,就是要让这些即将投身军营的新战士,在身临其境的回望中,深刻领悟‘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根脉,弄清楚人民军队为什么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茂县人武部领导表示,“这是一次思想的淬火,更是一次精神的接力。目的在于让他们在追寻先辈足迹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要往何处去’的时代使命——那就是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担当起强军兴军的历史重任。”这段行军路,成为了连接历史与未来、传承与担当的精神桥梁。

 
第三重洗礼:羌红寄情,承载家国厚望

庄严的中国古羌城寨门前,一场古老而隆重的羌族传统仪式——开寨门仪式正在举行。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主持下,重达1.2吨的松木寨门缓缓开启,寓意着通往新征程的道路已经铺就。新兵们身着崭新作训服,踏着千年传承的、雄浑有力的羊皮鼓点,精神抖擞地穿寨而过,两侧欢迎的人群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尊崇与期盼之情溢于言表。

image.png

image.png

仪式的高潮,来自德高望重的羌族长者。他们吟唱着古老的祝福经文,将象征吉祥、英勇和太阳光辉的羌红——一条条鲜艳的红色绸带,庄重地披挂在每一位新兵的肩头。这抹鲜艳的“羌红”,不仅承载着羌族人民对子弟兵的传统祝福,更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

image.png

“这肩上的红,是红军精神的延续,是英勇无畏的象征,更是家乡亲人最深沉的嘱托。”一位非遗传承人动情地说,“我们举行这个仪式,就是要让孩子们记住民族的根魂,带着全寨老少的祝福出发,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绝对忠诚,书写在高高飘扬的军旗上!”古老的文化仪式与崭新的强军使命在这一刻完美交融,民族文化认同与报国从军信念紧密相连,汇聚成磅礴的情感力量,激励着新兵们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