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两次在此渡过赤水,这座川南古镇至今仍保留着百年前的容貌!
来源: 木子弓长的驴游记 综合作者: 2022-07-04 11:05

1935年,红军在川、黔、滇三省交界处,四次横渡赤水河,在此期间不断创造战机,牢牢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多次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了长征历史上经典的战役。而其中“四渡赤水”战役中的第二次和第四次横渡赤水,都与一个渡口有关,那就是位于四川泸州古蔺县的太平渡口。


微信图片_20220704112943.jpg

太平渡口位于古蔺县太平古镇,80多年过去了,赤水河畔的太平古镇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样子,成为川南古镇的代表之一。


微信图片_20220704112947.jpg

1935年2月18、19日和3月21、22日,中央红军正是在此两次渡过赤水河,为了纪念,1977年建立了这座太平渡口纪念碑。


微信图片_20220704112952.jpg

河边有块老鹰石,当年红军搭浮桥的蔑索也就栓在这块石头上,有名的太平阻击战也是发生在这里。


微信图片_20220704112956.jpg

如今太平渡口也已经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


微信图片_20220704113001.jpg

离太平渡口不远处,就是极具川南特色的太平古镇,和川黔许多古镇一样,这里仍然有不少原住民,是一座活着的古镇。


微信图片_20220704113005.jpg

太平镇的前身叫落洪口,它坐落在赤水河畔,与贵州习水县的醒民镇一衣带水,是两省交界之处。


微信图片_20220704113011.jpg

到了明代,江西陇南县太平堡的商人朱复桐在此地定居,觉得“落洪”二字谐音是“落魂”,不太吉利,便更名落洪口为鹿平场,以纪念先辈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传道。后朱氏后裔又易名为“太平渡”, 以怀念故乡“太平堡”,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微信图片_20220704113017.jpg

太平古镇依山而建,现存建筑多为晚清和民国时期房屋,多采用干阑式和吊脚楼等建筑构架,极富川南特色。


微信图片_20220704113022.jpg

这些沧桑的石头台阶,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你走过的这些台阶,80多年前中央红军也曾走过。


微信图片_20220704113028.jpg

由于历史的原因,太平古镇上留下了大量的红色遗迹,这里不仅仅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川南古镇,更是一座遍布历史的红色古镇。


微信图片_20220704113033.jpg

红色是太平古镇的主打色,走在古镇上蜿蜒曲折的街道上,随处都可以遇见当年红军驻扎过的地方。


微信图片_20220704113040.jpg

这座建筑就是当时的中央红军总司令部旧址,朱德(时任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周恩来、刘伯承、叶剑英、陈云等人都曾在此居住。


微信图片_20220704113045.jpg

而这处则是红军临时医院旧址,在太平古镇上,还有红一、三、 五军团部驻地旧址、苏维埃临时银行等红军遗址87处。


微信图片_20220704113050.jpg

古镇上有两座小纪念馆,一座叫做“毛泽东四渡赤水纪念馆”,另一座叫做“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


微信图片_20220704113057.jpg

1935年,当地的群众为了支持红军横渡赤水,就是将门板拆除,搭建浮桥。


微信图片_20220704113102.jpg

古镇上偶遇这位90多岁的老奶奶,听她说她的哥哥当年就帮红军拆门板搭过浮桥。


微信图片_20220704113107.jpg

老奶奶每天坐在古街旁,看着来来往往的“红军”们,不知道能否勾起儿时的回忆。


微信图片_20220704113111.jpg

古蔺河与赤水河在此交汇,太平古镇作为古蔺县出川入黔的东大门,成为两省边民互市,商贾云集,物资集散之地,古镇因水而兴。


微信图片_20220704113117.jpg

网上找到一张近百年前太平古镇的照片,山形地貌和依山而建的古镇都没有变,只是河面上来往的船只早已不见了踪影。


太平古镇的历史高光时刻在1935年,当时红军在川、滇、黔三省边境地区“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历时72天,其中在古蔺转战就达54天,而太平古镇是红军长征二、四渡赤水的重要渡口和三次转战的地方,后来,太平古镇也成为了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影视拍摄基地,《长征》、《战地黄花》、《四渡赤水》等电视剧和电影均在此取景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