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这三支队伍,做得太好了!
来源: 中国退役军人 综合作者:康晓宇 2023-12-20 16:20

▍尊崇之风 暖巴蜀

在驼铃悠扬的茶马古道上,在灿若朝霞的悠久历史里,在醇香绵柔的蜀风雅韵中,体味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文明的精华,品读巴蜀大地璀璨的历史文化。

11月中旬,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来到天府之国,走近一位位乐观包容、敏锐豁达、时尚潮流的四川退役军人,探寻他们敢为人先、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以及背后的动力源泉。


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以“兵支书”志愿者红色宣讲员“三支队伍”建设为抓手,大力引导退役军人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基层治理、乡村振兴、风尚培塑等工作。“三支队伍”已然成为当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先锋队和领航员,巴蜀大地也因为他们的出彩而呈现别样景致。

8caa091281328265f92b9de40a59eb8d.png

科学城老兵宣讲红色故事。

▍“兵支书”齐力打造基层“万花筒”

穿行于德阳郊野,座座景致如诗的村落流露出静谧闲逸。沿着“中国挂面村”的指示牌前往中江县东北镇觉慧村,刚到村口居然遇上了堵车——一条乡村柏油路被来往的工程车辆占了一半。再往里走,塔吊林立,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在新落成的觉慧村游客接待中心,“兵支书”钟金见到记者先道歉:“不好意思噻,旅游旺季刚结束,我们正抓紧时间继续搞基建。”

当好“领头雁”,带准方向是关键。别看现在搞建设热火朝天,觉慧村过去可是出了名的贫困,乡亲们住的是土坯房,多数要外出务工讨生活。自从2004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钟金就认定祖传的空心挂面制作技艺是改变村子穷面貌的出路。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全村锚定这条路走到底,空心挂面家庭作坊、集体合作社蓬勃而起,觉慧村的挂面成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远销海外。现在,觉慧村又开始发展乡村文旅产业,面庞黝黑的老兵钟金正带着乡亲们再上新台阶。“日子好了,之前把户口迁走的人又想迁回来,这回可难喽。”钟金笑着说。

如果说觉慧村的挂面产业得益于祖辈技艺传承,那么在南充市高坪区的佛门乡金花村,另一位“兵支书”邓洪全却用了近十年时间来摸索开启本村致富之门的钥匙。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金花村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只剩下老弱病残留守山村,大量梯田撂荒。退役返乡的邓洪全经过一番打拼,在南充城里经营起了年利润数十万元的火锅店。

“指望那几垄梯田,想脱贫太难了。村里老人都喊我小名,亲得很!村民们想让我带着找出路,我义不容辞!”自己的小日子过得越好,邓洪全就越惦记生养他的小山村。

说干就干!为找到适应当地环境的经济作物,邓洪全自掏腰包四处考察咨询,几番选种育苗失败让他辛苦赚来的真金白银打了水漂,但他始终保持着屡挫屡战的劲头儿。

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金花村找到了适宜当地生长环境的药材作物——佛手。曾经贫瘠的山地开始回馈邓洪全和金花村,如今,金花村已经建起占地面积1200余亩的佛手种植园,年产量超过1000吨,随之而来的是全村不落一户全部脱贫。

唱戏离不开搭台。近年来,四川省加大推荐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力度,举办“兵支书”培训班118期,推出“兵支书”振兴贷等扶持利好政策。目前,全省像钟金和邓洪全这样的“兵支书”有6500余名,他们扎根活跃在基层一线,凭着退役军人身上的干劲儿和韧劲儿,促成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百花齐放。

▍志愿服务走心用情

采访组乘坐航班落地绵阳南郊机场时,看到一群身着“戎耀”马甲的志愿者穿梭在候机大厅,为乘客提供路线引导、行李抬运等帮助。这些身影与机场内随处可见的“退役军人优先”标识彼此呼应,展现出一幅“因为有我,军人职业更受尊崇”的生动场景。

据绵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同志介绍,当地推出退役军人“5+N”志愿服务,包含拥军优属、红色宣讲、爱心帮扶、平安建设、便民服务5类基本服务,同时各服务队还结合队员优长开展特色志愿服务。

南充“红翼”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林建平说:“我们有的队员在部队服役期间就在做法务工作。前年有一名年近六旬的农民工,他妻子在工地受了严重工伤,却被工地各种推诿,拒绝赔偿。他找了各种门路都没办法解决,听说我们志愿服务队都是退役军人,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上了门。令他没想到的是,我们很快组织有这方面法务经验的队员帮他讨回了11万元赔偿款。”说完,林建平转身从挂满锦旗的墙上指出了这位农民工朋友送来的那一面。

为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的示范引领作用,四川省确立了“常态化服务、规范化建设、特色化发展”的建设思路,引导各地迅速打造出一批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成都“战旗红”、绵阳“戎耀”、德阳“继光”、南充“红翼”等,这些闪亮的名字背后,是1万余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超过12万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对“退役不褪色”的生动诠释。

▍红色宣讲播撒精神种子

在去往绵阳科学城春雷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路上,听说那里的退役军人红色宣讲团里有一名宣讲员曾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警卫员,顿时引起了记者极大的好奇心。

“他给清华大学的学生做过宣讲,还去中央电视台录过节目……”走进春雷社区,顺着社区工作人员指引,记者见到了游泽华。

当听到工作人员介绍过去的成绩时,他连连摆手,“我个人太普通,不要讲我,把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宣扬好是我的义务。”

游泽华所在的春雷社区退役军人红色宣讲团目前有13名宣讲员,他们都曾耳濡目染老一辈共和国科学家的高尚品格,也曾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过贡献。如今,他们希望通过红色宣讲让“两弹一星”精神散发出更多光辉。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宣讲团管理非常细致。每名宣讲员在登台前都要经过数十遍反复演练打磨。同时,他们还经常集中讨论,与时俱进完善宣讲内容。正因如此,无论是进学校、进社区,还是进军营,他们的370余场宣讲活动场场振奋人心。宣讲团团长李宏斌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在社区开展宣讲,会场挤满了听众,有些人不得不自己搬椅子过来,有些人甚至排到了门外,站在窗户边上听。“我们的宣讲与大家产生了强烈共鸣,这是‘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也是我们的责任。”

传承红色基因,需要有这样一群人播撒精神的种子。目前,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已经组建起红色宣讲员队伍2300余支,培养宣讲员1万余名,紧密结合建党百年、主题教育、开学第一课等重大活动契机,组织红色宣讲员大赛,挖掘制作红色历史口述史料集,精编红色宣讲故事集,累计开展红色宣讲近万场、受众超百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