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刘亮:从“橄榄绿”到“火焰蓝”,依然是向险冲锋的战士
来源: 央广军事 综合作者:陶醉 山森淼 2023-02-14 12:08

image.png

刘亮,辽宁省沈阳市人,1984年出生,2002年入伍。2018年,消防部队成建制划归应急管理部,刘亮退出现役,现任吉林省消防救援总队作战训练处副处长。在消防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一等功3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7次,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公安现役部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退役后,刘亮永葆军人本色,继续以军人姿态冲锋在抢险救援一线,并带领团队潜心钻研,创新研发高层灭火、冰上救援、紧急避险等20多种实战操法,在吉林省全面推广。他还以身作则,耐心帮教,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年轻队员。近年来,刘亮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中国消防忠诚卫士”称号,2022年被评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


在吉林省消防救援总队灭火指挥部的训练场上,作战训练处副处长刘亮正在仔细地用秒表记录着时间,带领队员们开展绳索攀爬、百米负重等项目的训练。看到有的队员完成动作的时间慢了一秒,刘亮立即上前提示并亲身示范。对于消防员来说,火场就是战场,一分一秒都不能懈怠。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刘亮和队员们一直把这关键的一秒作为不懈的追求。


刘亮:对普通人来说,这一秒没有太明确的概念,也就是眨眨眼的工夫。但是对被困人员来讲,他们在痛苦的煎熬当中,每一秒都特别漫长。所以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人救下来,这是我们平时训练的目标。


image.png

刘亮(右)营救被困人员(刘婷婷 摄)


军人出身的刘亮目光犀利、举止干练。布满老茧的双手,是他一次次托起生命与希望的见证。2002年,从小就有从军梦的刘亮如愿进入警营,加入消防部队。入火海抢险、下深水打捞、赴震区救援……刘亮在多项急难险重任务中奋勇当先。在一次灭火战斗中,刘亮的头盔因烈火炙烤严重变形,被收藏在特勤大队的队史馆里,成为他一次次赴汤蹈火、出生入死的真实写照。


刘亮:在我的认知中,基层部队是最能够体现消防队员价值的岗位。群众拨通119报警电话的那一刻,就把脱离险境和求生的希望寄托在了消防员身上。这么多年,受到部队环境的熏陶,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以及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扎根在我的骨子里。


image.png

刘亮在服役期间参加部队表彰活动(刘亮供图)


2018年,因为改革转隶,刘亮脱下了军装。本想着要当一辈子兵的他感到很不舍、很留恋。但当得知转隶后消防队伍拓展了救援职能,可以更好地服务百姓、服务社会,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一阶段的工作当中。


刘亮:我之所以在消防部队工作了20多年,是因为我特别热爱救援事业。我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不仅仅是因为现役的身份,更是在每一次救援中能够给别人带来生的希望。消防部队集体改革转隶以后,我们的职能任务和救援使命没有变,而且有了更多的救援职能,去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社会,这样就让我觉得,我从事的消防救援工作对社会更有用,对人民群众更有用。


image.png

刘亮(右)与队友执行灭火任务(刘婷婷 摄)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军人姿态。2019年,在全国首届“火焰蓝”大比武中,刘亮主动请缨参赛。35岁的他身体机能已经过了黄金期,但他每周坚持平均跑步165公里,总训练负荷高达20吨,一次次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一次次刷新体能和技能纪录。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次,作为全国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队员,刘亮带队获得全国第二名、国际交流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而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与他平时在完成日常训练的基础上,长期坚持自我加练分不开。


刘亮:我的加练在不同的阶段,也有所不同。我当新兵的时候,每天自己起早训练,利用休息的时间加练;当班长以后,领着一个小队去“开小灶”加练;现在我是一个指挥员,日常集训任务很多,没有系统的时间去训练,只能利用早上或者晚上的时间加练。我始终觉得,作为消防救援人员,从事灭火救援工作,首先个人的身体素质是放在第一位的。一个基层指挥员带队伍,首先自己要身体素质过硬。


image.png

刘亮参加比武竞赛(刘婷婷 摄)


2019年1月28日傍晚,一辆货车在横穿水库时冰层突然发生断裂,连人带车坠入冰水中。刘亮得知消息后,立即带领水域救援队到达现场。已经先期到达的民间打捞队劝他们,现场非常危险,根本不具备打捞的条件。但是,当刘亮听到落水群众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后,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把遇难者打捞上来,尊重逝者,告慰生者。他迅速做好现场的安排部署,和一名队友一道下到水中。零下28摄氏度的天气里,水库里的水冰冷刺骨,能见度几乎为零,刘亮的手脚也冻得发麻。他一边努力地判别方向,一边摸索着慢慢前行,最后终于成功进入车体,将遇难者的遗体一一打捞上来。


刘亮:在冰冷的水里,手的触感特别不敏感,拿东西都感觉是在硬拿,完全是靠意志力在坚持。从水里出来以后,衣服上瞬间结了一层冰碴儿,都脱不掉。死者的家属看到我们救援人员上来以后,到我们跟前“扑通”一声就跪在那儿磕头,感动地说,“没有你们,我们连尸首都见不到,太谢谢你们了”。


image.png

刘亮(中)准备实施冰下救援(齐士鸣 摄)


2022年3月,长春市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此时的刘亮刚做过一次手术,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不能蹲也不能坐。但他依然主动请缨,与6名特勤人员组成党员突击队,到全市首家方舱医院驻点执勤。面对高负荷用电、高密度人群、高感染风险,“防火”与“防疫”交织的考验,他带领突击队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加班加点,制订消防应急预案、布置灭火设施、检查消防通道、规范用电线路、开展安全培训、张贴疏散标识,确保了方舱医院如期安全收治患者。


刘亮:我们只有两天左右的时间,特别紧张。那是3月18日深夜11点多,我们熟悉完现场环境,我说,“赶紧休息一会儿吧”。凌晨1点多,我的电话就响了,是我们支队抗疫指挥部的副支队长打的电话,需要我们参与装卸医疗设备、搭建核酸检测实验室。


2022年3月19日凌晨,湖北省援吉医疗队抵达长春,需要连夜搭建负压硬气膜核酸检测实验室。来不及休整,刘亮和他的突击队再次临危受命。从没有实验室搭建经验到基本学会再到“流水作业”,刘亮带领队员们快速学习掌握了搭建方法,分工明确高效作业。7个多小时里,他们连续奋战,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成功搭建了6个重达1.2吨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安装医疗器械货架70余个。


刘亮:从凌晨1点多抵达现场,到早上9点多完成搭建,我们一会儿都没有闲着。指挥部送来早餐,但我们考虑:第一,我们想把这项工作尽快完成,让核酸检测实验室尽快投入运转;第二,在那种环境当中,我们要避免和外面的人接触,要保证我们自身绝对的安全才能有战斗力,所以我们一口饭都没吃。


image.png

刘亮(右)参与方舱医院物资搬运(齐士鸣 摄)


在一次次以身作则完成任务的同时,刘亮时刻告诫自己,消防救援任务十分紧急,如果基础不牢,就会关键时刻掉链子。作为训练处副处长,必须集中精力打造过硬的消防队伍、培养过硬消防人才。这几年,随着消防队伍的职能由救火为主向各类灾害救援拓展,刘亮和团队潜心钻研,创新研发了高层灭火、冰上救援、紧急避险、专勤训练等20余种实战操作法,并且在吉林省全面推广。


刘亮:为了形成固定的救援模式,并且熟能生巧,我们把人员进行科学分工,并根据任务特长,编写实战应用的操作方法。通过编写操作法来创新训练模式、改进器材装备,从而逐渐向专业化队伍靠拢,提高我们的战斗力。


image.png

刘亮(前)为新入职消防员讲解器材使用规范(周芳 摄)


近年来,刘亮陆续培养出一批全国闻名的业务骨干和技术“大拿”,18人荣立一等功、二等功,46人在全国比武竞赛中取得名次,130余人次获得国际四星级潜水员、国际民用无人机飞行证等技术证书。他所在的单位在各项比武竞赛中也名列前茅,获得“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等称号。谈到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时,刘亮表示,想要带出精英,就要有尖兵的样子,不能有老兵的架子。


刘亮:作为一名指挥员,我觉得身体力行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只有亲身参与训练,才知道队友们在这个过程中是苦是累,才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和真实反应,才能够通过真实感受去跟他们沟通,他们也会更加听从指挥,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image.png

刘亮在扑救火灾后短暂休整(刘婷婷 摄)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唱起《强军战歌》,刘亮深有感触地说,如今,战训岗位就是他新的疆场,人才培养工作是他新的征程,他将会时刻保持军人姿态,继续冲锋在消防救援的战场。


刘亮:消防救援队伍给我创造了机会和平台,去锻炼、提升自己,我内心充满感激与感恩。到新的岗位以后,我想要站在总队战训处的角度和平台,把我总结出来的经验传递给更年轻的指挥员,让他们得到更好的锻炼,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