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编前的话
在川西大凉山深处,阿布洛哈村曾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村落,却因一位退役军人的执着守望而日新月异。本期特别刊载全国模范军转干部、四川省教育厅退休干部林强的自述文章,真实记录他二十余年如一日情系阿布洛哈村的动人历程。从军人到教育工作者,他将军旅热血化为为民服务的初心,以脚步丈量深山险壑,用真情推动教育扶贫,将党的政策温暖精准送达彝乡百姓心中。这篇文章不仅是一位共产党员的实践笔记,更是一曲跨越山海、心系人民的时代赞歌。
林强,一个18年前在全国宣传的重大典型,在此后的18年里他不忘初心,以大山一样的情怀一直默默地守望着阿布洛哈这片土地、守望着这片土地的人。2025年9月15日-17日,解放军报社政工部原主任张弛随林强参加林川小学建校20周年活动而再访阿布洛哈村,他感慨万千:“林川小学见证了大凉山的巨变,是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重访阿布洛哈,让我们切实体会到教育改变人生,交通关联命运。林强给我们上了一堂党课。此行一个新闻点,是村支书吉列子日作为第一届毕业生,成为了全国人大代表,领导村民办起乡村客栈,兴建产业园,意味着阿布洛哈开始有了自我造血功能。阿布洛哈一定会变得更好。”让我们跟随林强的文字,感受一名退役军人的使命与担当,见证乡村振兴路上的坚韧与温度。
重回阿布洛哈村
■ 林 强
阿布洛哈村支部书记吉列子日告诉我:“去年村里的收入又提高了,还建起了一所新的客栈,几乎每天都有游客来村参观。今年林川小学有7位毕业生参加高考,其中有6个人都考上了本科线。四川封面新闻还专门对此喜讯发了专题报道。在这个时候,村里的村民都很想念您,希望您有时间回村去看一看。”曾任四川省委书记、第十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杜青林同志看到四川封面新闻的报道后也特地来信托我向阿布洛哈村的村民以及7名孩子表示慰问。
今年9月15日是阿布洛哈村林川小学建校20周年,我也正想趁此机会回去看一看村民和学生。为了这次回村,了解到学校缺打印设备,我专门买了一台激光打印机,还联络了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以及一批爱心人士为师生们带去一份温暖。
阿布洛哈村布谷鸟客栈开始营业
二十多年来,我一共去过这个村庄25次,熟悉那里的每家每户。2005年我曾与当地村民一起修建学校,一起拓宽出村的道路,一起把水引进村,还因地制宜地用树干和藤蔓为学校的学生们搭建锻炼的活动场所。当知道吉吉尔作失去父母后,我主动帮她联系学校,送她去到大连读书,后来她在大连顺利获得初中毕业证书;当知道麻风康复者吉普拉伍90岁寿辰的时候,我专门前往村子里给他祝寿;当知道村子里面有7位学子即将参加2025年高考,我主动联系当地的支教老师,在去年暑假期间邀请他们来成都参观四川大学和四川财经大学,带他们体验高校的环境氛围,为他们即将参加的考试加油鼓劲。
阿布洛哈村的学生在四川大学校园留影
这个村庄给我留下了很多的回忆,我至今还保留了许多去这个村子里面拍摄的照片。其中有2005年林川小学建校开学当天,我给第一批入校学生们所拍摄的个人照,还有这批学生入学一年后用所学到的知识给我的一封封信件和一幅幅绘画。他们那稚嫩的言语和青涩的绘画都始终牵引着我的心。第一批学子中,有三人考上了大学——一位参军后进了军校,一位毕业后留在了广东工作,还有一位吉列子日大学毕业后,为了家乡的发展建设,放弃西昌的稳定工作,回到了村里,2023年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每当想起他们如今的变化,我都为自己当初选择建立学校,让孩子们能够接受教育的初心而自豪。
林川小学学生的信和画
2004年11月,我第一次到阿布洛哈村是从乌依山上徒步走下去的,历经近7个小时,村里的房屋多是石头、泥巴、草和木头搭建的,破旧又简陋。那时的阿布洛哈村被称为“人迹罕至的地方”,三面环山、一面临崖,进村几乎无路可走,每次都要翻山越岭几个小时,出村仅仅依靠一条横跨在西溪河上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溜索。村民们在有限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产品因为交通闭塞,只能烂在地里。
2005年的阿布洛哈村
2015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通村公路项目获批开工,阿布洛哈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6月30日,长达3.8公里的通村公路建成通车,实现“车路双通”,改写了阿布洛哈村的历史。
路通了,发展的大门也打开了。政府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规划建设钢结构安全住房,还同步推进入户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工程。村里先后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采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村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实现增收。202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3766元,是脱贫前的近2倍。
此次一起前往阿布洛哈村的同行者里还有18年前曾通过悬崖徒步来过这个村子的曾任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朱丹枫、曾任解放军报社政工部主任的张弛、曾任成都军区宣传部的卫晋大校,以及一批关注阿布洛哈村发展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到学校后,我把我所拍摄的林川学校20年来的照片用绳子和夹子挂在操场上,这些照片里有开学红旗下的合影,有学生在体育场上土法上马的活动场面,有他们在教室里面上课学习的场景以及他们放学途中的画面。如今这些照片中的孩子,有很多都走出了大山,分布在广东、浙江、成都、西昌等地,他们如今靠自己的努力都实现了愿望。他们的孩子如今也有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当下课后,学生们在这些照片中找寻到自己父母的影子,看见他们曾经在这所学校读书上学的艰苦,更增加了自己学习的动力。
学生们观看20年前学校开学典礼的照片
在林川小学的教室里,同行的志愿者老师还给学生们上了一堂AI公开课,用轻松欢乐的分组讨论教导学生们了解AI、学习AI、使用AI。上午11点,在林川小学的操场上举行了简单的捐赠仪式,我们向林川小学捐赠了学习用具、图书、篮球、排球、服装以及一份营养午餐补助的资金,我也将影展的照片全部赠送给学校。最后,我们祝贺林川小学20年所取得的成绩,感谢在这所学校工作的老师们,祝愿学生们学习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志愿者为学生们讲解AI
活动结束后,我们参观了村庄,走访了村民。一座座有着当地特色绘画的小洋房并排而建,村民们脸上面容轻松休闲,都见证了我们的党和政府在扶贫工作中不丢下一个民族、一个村庄、一户人家所取得的成效。此趟行程,大家都收获满满,不仅看到了美丽如画的乡村和村民孩子们淳朴的笑容,也在村史馆了解到了村庄的发展历程,都十分感叹阿布洛哈村的变化之大,感慨祖国的伟大!
如今的阿布洛哈村
林强简介
林强,下过乡、当过兵、做过运动员、宣传干事,1979年打破过全军田径“十项全能”记录,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批运动健将。1991年在四川省教委担任体育卫生艺术处处长以来,创新了全国农村学校体育及艺术教育的经验,教育部先后在四川省岳池、温江召开了先进经验现场会议。2000年还筹办过全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项目最全、花钱最少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几十年来,他积极为贫困山区教育奔走呼吁,跑遍了四川省高原山区和革命老区,深入全省300多所农村学校了解情况,使70多所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
林强同志不仅是“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模范军转干部”“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七届、第八届理事,四川省第六届文联副主席。兼任多所大学教授。
2007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2009年,被评为中国最有影响的摄影家。曾在人民大会堂及韩国首尔举办个人纪实摄影展,出版摄影画册及文学作品十余部。其中,《生命的召唤》获川观文学奖,摄影散文《在那遥远的地方》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图书,摄影画册《走进大自然》获巴蜀文艺奖,编创的电影《贡嘎日噢》获十三届世界民族优秀故事片奖。摄影作品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国家档案馆、广东美术馆等收藏,部分文学作品翻译成多国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