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谷公精神”
老兵庄振基的信仰传承
八十五载人生,近五十年党龄,“奉献”二字早已深深镌刻在老兵庄振基的生命里。6月30日,老兵庄振基受邀参加福建省东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老兵永远跟党走”座谈会,他在会上分享了采访东山县委原书记谷文昌同志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老兵,同大家一起分享峥嵘岁月。
庄振基参加宣讲活动
1961年,高中未毕业的庄振基投身军营,从无线电兵到炮手,历经四年锤炼。退伍后,他的人生舞台愈加广阔:1979年7月入党,先后在讲台教书育人,在宣传战线笔耕不辍,于国土岗位恪尽职守。2002年退休对他而言只是身份的转换——他仍在矿产公司忙碌至2010年,后又担任县党史办“特约编辑”。直到2023年,他的文章依然在省市级党建刊物上熠熠生辉。这位默默奉献的高龄老兵心中,始终矗立着一座精神丰碑:谷文昌。
庄振基军装照
1963年5月28日,为纪念东山保卫战胜利十周年,时任战士通讯员的庄振基与战友奉命采访东山岛军民共建事迹。在县委传达室门口等候多时,他们终于望见县委书记谷文昌从海边种树归来。那一幕令庄振基铭记终生:谷书记身着被汗水浸透、沾满泥沙的短袖白上衣和短外裤,脚穿洗得发白的旧军鞋,同样泥迹斑斑。这位全县的最高领导风尘仆仆地跨下自行车,宛如一位刚从田间归来的老农。他径直将记者们领到县委食堂,亲手递上馒头、盛满绿豆汤。面对道谢,一句朴实无华的“军民一家人,谢什么!”瞬间消弭了彼此的距离。
庄振基所获工作荣誉
在谷文昌简朴的办公室,他动情地讲述了东山岛十年巨变——从昔日饱受风沙肆虐、“地瓜多,大米少”的贫瘠之地,到军民同心“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硬是让荒岛披上绿装,筑起海堤、水渠,建起工厂、学校。然而,当记者请他谈谈自己时,谷文昌只是诚恳地摇头:“我是农民的儿子……只做了共产党员应做的事。”
最朴素的话语,往往最有千钧之力。“不为民吃苦,不为民众谋福祉,要共产党员干啥!”谷文昌这句斩钉截铁的话语,如惊雷般刻入庄振基的脑海。他亲眼见证这位书记下乡骑自行车,有功归于军民,遇利则“先人后己”——上调工资先让同事,爱人靠后;女儿回城名额,也让与他人。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一生,赢得了百姓的深切感念,以致清明时节“先拜谷公,后祭祖宗”。
庄振基所获荣誉
谷文昌的身影与话语,成为庄振基漫长岁月中的指路明灯。无论是在中学政治课讲台,还是在宣传部、广电站、党建办、国土局等不同岗位,庄振基始终铭记着“为民吃苦”的初心。
退休二十余载,庄振基的脚步未曾停歇。他伏案编撰党史期刊,为家乡文艺活动撰文,直至今年仍在为县政协文史资料倾注心力。他的作品《学谷公,把百姓忧乐记寸心》,在“讲谷文昌故事征文”中荣获优秀奖。这不仅是追思榜样,更是以手中之笔,在新时代继续耕耘那份赤诚之心。
庄振基谦逊地表示自己“未做过什么大的贡献”。然而,正是无数如他般平凡的“微光”,在默默坚守中汇聚成信仰的火炬。他用近半个世纪的行动证明:“见贤思齐”绝非一时感动,而是将谷文昌那沾满泥土的朴实、那句“要共产党员干啥”的担当,内化为自己生命里永不熄灭的火种,在无声的奉献中传递着信仰的温暖与力量。
口述:庄振基
作者:朱胜东